美國楊伯翰大學的研究者最近在《分子與細胞蛋白質組學刊》上報告稱,他們發(fā)現了減少熱量攝入對細胞老化的影響機制,當細胞中蛋白質的合成場所——核糖體減緩工作時,衰老的過程也減速了,因為核糖體在減緩工作的過程中得到了更多自我修復時間。
研究者之一、楊伯翰大學生物化學系約翰·普賴斯教授介紹,核糖體要消耗整個細胞能量的10%-20%來合成蛋白質,維持細胞的正常工作。它們像汽車一樣需要定期保養(yǎng),換掉磨損最快的“部件”。這就像汽車輪胎磨損時,我們不會將整車扔掉而只要換輪胎。定期維護“部件”能讓核糖體繼續(xù)生產高質量蛋白質的有效期更長,細胞乃至整個身體因之而運轉良好。
那怎樣能減緩核糖體的工作過程,使之得到自我修復時間呢?研究人員認為,至少在小鼠身上減少熱量攝入可以達到這一效果。他們觀察了兩組小鼠,一組可以隨意進食,另一組減少35%的熱量攝入,但營養(yǎng)足以維持生命。他們發(fā)現,減少熱量攝入后小鼠的壽命呈線性增長。
普賴斯團隊并非最早將減少熱量攝入與延長壽命聯(lián)系起來的研究人員,但是他們第一次揭示了總體蛋白質合成的減速過程,并確定了核糖體在這種延緩衰老的生化變化中所起到的作用。研究雖揭示了控制熱量攝入與長壽之間的聯(lián)系,但普賴斯說,其意義不在于讓人們計算著卡路里吃飯并指望這樣能永葆青春,而是要讓人們了解管理身體的重要性,并為人們在選擇食物時提供更多參考。
健康報胡丹丹
【版權聲明】凡本站未注明來源為"中國科學網"的所有作品,均轉載、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,轉載、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,并自負法律責任。 中國科學網對文中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
【特別提醒】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,可聯(lián)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郵箱 biz@minimouse.com.cn